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24188阅读:来源:国知局
结构8的高度尺寸大于第一凸起结构7的高度尺寸。
[0033]其中,对于第一凸起结构7与第二凸起结构8的连接关系不做具体限定,即可以设置为通过第三个部件进行连接,也可以设置为直接连接,另外,对于第一凸起结构7和第二凸起结构8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任意设置,如可以设置为半圆形结构,或者是方形结构等;其中,优选的,将第一凸起结构7和第二凸起结构8设置为η型结构,即可以有效地保证凸起结构5中的凸起面具有一定的水平宽度,当将设置有这种凸起结构5的后横梁3焊接在车厢地板2上时,提高了后排乘员的脚部放置时的舒适感觉,有效地提高了脚底触碰车厢地板2时的舒适程度,提高了乘员的乘驾汽车的舒适体验性;此外,对于第二凸起结构8而言,以车前行的方向为准,第二凸起结构8设置于第一凸起结构7的前端,将第二凸起结构8的高度尺寸设置为比第一凸起结构7的高度尺寸要大,是为了增大后排乘员脚部放置的空间区域,进而更好地保证后排乘员脚部放置的舒适程度;另外,对于第一凸起结构7和第二凸起结构8的高度尺寸以及具体相差多少尺寸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任意设置,只要能够满足上述效果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0034]而对于第一凸起结构7与第二凸起结构8之间的连接关系不做具体限定,优选的,将第一凸起结构7与第二凸起结构8之间也设置一凹槽9,即第一凸起结构7与第二凸起结构8通过凹槽9相连接。
[0035]其中,对于凹槽9的具体形状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如设置为锥形结构或者半圆形结构等,只要能够满足凹槽9沿后横梁3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后横梁3的两端即可,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于凹槽9的形状而言,优选的,将凹槽9设置为U型结构,通过设置的U型结构的凹槽9将第一凸起结构7与第二凸起结构8相连接,有效地增加了后横梁3的抗弯刚度,尤其是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抵御侧碰侵入变形,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使用的安全可靠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003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3可知,为了更好地加强后横梁3的抗挤压程度,在后横梁3的顶部表面上均匀设置若干加强筋6,通过设置的加强筋6,可以有效地增强后横梁3的强度,进一步增加了后横梁3的抗弯刚度;其中,对于加强筋6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后横梁3的形状结构进行任意设置,其中,优选的,将若干加强筋6设置为条形结构,即设置于后横梁3的上表面,且与后横梁3的上表面形状相匹配,可以提高加强筋6的加强效果。
[0037]另外,对于加强筋6设置的位置而言,不仅仅限于上述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后横梁3的其他位置进行加强筋6的设置,如将加强筋6设置于第一凸起结构7与凹槽9之间,或者设置于凹槽9与第二凸起结构8之间,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增加后横梁3的抗挤压强度,进而使得后横梁3具有较高的抗弯刚度,提高了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003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
[0039]通过设置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提高了后排乘员的脚部放置空间,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的乘员的脚部舒适程度,提高了汽车的舒适体验性,并且在车辆侧面发生碰撞时,由于后横梁3具有较高的抗弯刚度,因此,能够有效地抵御侧面碰撞侵入变形的程度,提高了汽车驾乘的安全可靠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0040]具体应用时,首先,对后横梁3进行设计,将后横梁3的顶部表面设置为阶梯型,并且阶梯型结构的后横梁3满足沿车前行的方向高度尺寸逐渐变大,即使得后横梁3沿后横梁3的高度方向上下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结构5,两个凸起结构5的高度尺寸沿车前行的方向逐渐变大;然后将设计好的后横梁3焊接在车厢地板2的上表面,并且将后横梁3的两端焊接在门槛内板1与中央通道4的内侧立面上,以上焊接方式均采用点焊,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焊接的美观程度,并且能够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0041]其中,对于凸起结构5的个数而言,优选的,将后横梁3的横截面设置为包括第一凸起结构7和第二凸起结构8,第一凸起结构7和第二凸起结构8之间设有凹槽9,进而使得后横梁3的阶梯型上型面成为三级台阶式结构,三级台阶式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后横梁3的抗弯刚度,进而提高了后横梁3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并且,对于第一凸起结构7与第二凸起结构8而言,以车前行的方向为准,将第二凸起结构8设置于第一凸起结构7的前方,并使得第二凸起结构8的高度尺寸大于第一凸起结构7的高度尺寸,从而可以达到尽可能地增大后排乘员的脚部放置空间,提高了乘员的脚部舒适程度。
[0042]相对于传统的前座椅后横梁而言,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前座椅后横梁的上表面为阶梯型结构,且前端高度高于后端高度,通过设置的前端高度高于后端高度的阶梯型结构的后横梁3,在增大后排乘员脚部空间的同时,也优化提升了后横梁3本身的抗弯刚度,确保了车身的侧面耐撞性,尤其是在车辆侧面碰撞过程中,由于后横梁3具有较高的抗弯刚度,能够有效抵御侧碰侵入变形,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使用的安全可靠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00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厢地板相连接的后横梁,所述后横梁沿垂直于汽车前行的方向安装在所述车厢地板上,所述后横梁沿所述后横梁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结构,每个凸起结构均沿所述后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后横梁的两端,且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尺寸沿汽车前行的方向逐渐变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后横梁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相邻两个凸起结构之间设有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后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后横梁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两端分别连接有门槛内板和中央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U型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的顶部表面均勾设有若干加强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加强筋均为条形结构。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及汽车,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包括与车厢地板相连接的后横梁,所述后横梁沿垂直于汽车前行的方向安装在车厢地板上,后横梁沿后横梁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结构,每个凸起结构均沿后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后横梁的两端,且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尺寸沿汽车前行的方向逐渐变大。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及汽车,通过在后横梁上设置至少两个凸起结构,并且凸起结构的高度尺寸沿汽车前行的方向逐渐变大,使得后横梁的高度较高部分正好位于前座椅的下端,有效地增大了后排乘员的脚部空间,进而提高了后排乘员的乘坐舒适程度。
【IPC分类】B62D25/20
【公开号】CN205034186
【申请号】CN201520775444
【发明人】汪丽军, 彭昌坤, 董传林, 李新, 包永刚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