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514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所述的纳米复合物是由第一生物分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和与所述第一生物分子互补的第二生物分子修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孵育反应得到的复合物,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同时实现细胞成像、同步治疗、实时监测治疗响应三种功能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以及该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说明】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和纳米医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纳米复合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纳米材料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支架,使得两种或多种组分能够被组合起来以提供具有协同作用的多功能纳米医药平台。纳米粒子的表面组装上用于靶向识别的组件(如抗体、核酸识配体或肽段等)、成像组件(如有机染料、量子点等)、细胞穿透组件(如受体结合肽段等),而治疗组件和控制药物释放的组件则包埋于纳米粒子内,从而组装出多功能纳米医药平台。这些多功能纳米复合物有望能检测到肿瘤细胞、指示出它们的位置、将药物靶向输送到肿瘤细胞,同时监测药物治疗响应。将诊断功能和治疗功能整合在一个单一系统内是目前纳米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将为未来个人化医药的应用提供一个新的手段。
[0003]目前报道的多功能纳米医药平台,可大致分为三类:聚合物纳米材料,成像组件和治疗药物被共包埋于聚合物纳米粒子内;无机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材料本身充当成像组件,而治疗药物或靶向试剂修饰于纳米材料的表面;异质纳米材料,两种或多种不同功能的纳米粒子组装起来以获得多功能。聚合物纳米材料通常是疏水性的,在水溶液中倾向于聚集,而且随着邱值改变容易膨胀,这些性质都极大地限制了聚合物多功能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而无机纳米材料并不容易制备,表面修饰方法不健全,稳定性欠佳且有一定毒性,这些性质都一定程度地限制了无机多功能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实现细胞成像、同步治疗、实时监测治疗响应三种功能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
[0005]同时,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结合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丰富的发光性质和金纳米粒子的荧光猝灭特性及光热效应,组装一种新型的异质多功能纳米复合物,同时实现细胞成像、同步治疗、实时监测治疗响应三种功能。
[0007]一种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所述的纳米复合物是由第一生物分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和与所述第一生物分子互补的第二生物分子修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孵育反应得到的复合物。
[0008]在上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中,所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0?8011111,优选为58?62111110
[0009]在上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中,所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为包埋有荧光染料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
[0010]在上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中,所述的荧光染料为联吡啶钌。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荧光染料为联吡啶钌,其还可以选择为其他(16过渡金属配合物,如铱配合物([11 ()32(1) 2= 0和铼配合物,或焚光纳米粒子如0(136/2113量子点、碳量子点。
[0011]在上述的革[1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中,所述的金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3011111,优选为12?1411111。
[0012]在上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中,所述的第一生物分子为可以识别特定细胞的核酸适配体,所述的第二生物分子为与所述核酸适配体互补的0嫩序列。其特定细胞多为肿瘤细胞。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生物分子为能特异性识别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861-7404的核酸适配体,所述的第二生物分子为与能特异性识别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801-7404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配对的0嫩序列;或者所述的第一生物分子为能特异性识别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⑶即-⑶!的核酸适配体,所述的第二生物分子为与能特异性识别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配对的0嫩序列;或者所述的第一生物分子为能特异性识别人肺腺癌细胞八549的核酸适配体,所述的第二生物分子为与能特异性识别人肺腺癌细胞八549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配对的0嫩序列;但是本方案并不为上述罗列的3种细胞为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不同细胞对应的核酸适配体,对此本发明不作过多限制。
[0014]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为:将含有第一生物分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缓冲溶液和含有第二生物分子修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缓冲溶液混合后置于孵育箱中以37?471:的温度进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并洗涤。
[0015]在上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含有第一生物分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缓冲溶液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0016]步骤1:将含有第一生物分子的溶液与粒径为5?30=0的金纳米粒子混合孵育10?20小时;
[0017]步骤2:向步骤1所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进行陈化20?30小时;
[0018]步骤3:将步骤2所得到的溶液离心分离出红色固体;
[0019]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红色固体用?83缓冲溶液洗涤2?4次,最后保存在?83缓冲溶液中。
[0020]在上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步骤1中,5?3011111的金纳米粒子通过以下步骤得到:
[0021]子步骤1: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0.3%。的氯金酸在剧烈搅拌的条件下加热至沸腾;
[0022]子步骤2: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柠檬酸钠溶液加入到子步骤1的溶液中,继续在沸腾的状态下搅拌反应10?20111111 ;
[0023]子步骤3:将子步骤2得到的溶液在20?3001=分钟内冷却至室温,并以41:的条件进行保存。
[0024]在上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含有第二生物分子修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缓冲溶液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0025]步骤1:将粒径为50?80110的羧基修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分散于腿3缓冲溶液中;加入含有1-(3- 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羟基琥珀酰亚胺的123缓冲液,反应20?40分钟使羧基修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表面的羧基活化,并离心除去未反应的小分子,然后重新分散到?83缓冲溶液中;
[0026]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83缓冲溶液与含有第二生物分子的溶液混合并孵育2?10小时;
[0027]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溶液离心后除去上清液,然后分散到?83缓冲溶液中。
[0028]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应用,其具体为:对肿瘤细胞进行标定并向该肿瘤细胞输送药物以杀死该肿瘤细胞,同时用于评价复合物作用于该肿瘤细胞后的治疗效果。
[0029]所述的肿瘤细胞可以包括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861-7404、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⑶即-⑶!、人肺腺癌细胞八549,但是本方案并不为上述罗列的3种细胞为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不同细胞对应的核酸适配体,对此本发明不作过多限制。
[0030]本发明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由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和金纳米粒子组装而成;将能够识别癌细胞的生物分子修饰到同时充当荧光猝灭剂和光热转换器的金纳米粒子上,而与其互补的生物分子则被修饰到充当荧光成像组件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上,利用互补生物分子对之间的高亲和力从而将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和金纳米粒子组装成多功能纳米复合物,并将其用于在体外进行细胞成像和同步治疗的同时,实时监测细胞对治疗的反应。
[0031]金纳米粒子在这一新型的多功能纳米材料中将起双重作用:作为荧光能量受体猝灭二氧化硅的荧光,和作为激光能量受体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而杀死癌细胞。修饰于金纳米粒子表面的生物分子也起双重作用:组装多功能纳米材料和识别靶标细胞的功能。
[0032]发明提出的针对癌细胞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其特点是:多功能、集成化、高灵敏、容易调控,其具体为:
[0033]1)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具有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并且其表面容易进行修饰,其最大发射波长可以很容易的调控;
[0034]2)金纳米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容易控制,在可见光区有强吸收且吸收带宽,对特定的发光波段具有很强的猝灭效应;
[0035]3)通过调控,金纳米粒子的吸收谱带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发光谱带可以很好的重叠,从而调控荧光能量转移效率;
[0036]4)通过合理设计0嫩序列,可以精确控制金纳米粒子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之间的距离和相互作用的强度,从而调控荧光能量转移的效率。
[0037]5)结合二氧化娃纳米粒子和金纳米粒子两者的优点研制出的多功能纳米材料具有高性能和高灵敏的特点。当没有靶标细胞存在时,由于金纳米粒子的猝灭作用使纳米器件不发光;当纳米器件遇到靶标细胞并进入细胞时,由于细胞内0他86的作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与金纳米粒子分开,发出强荧光。信号从无到有,灵敏度高。
[0038]结合二氧化娃纳米粒子和金纳米粒子两者的优点研制出的多功能纳米材料具有多功能和集成化的特点。这一多功能纳米材料可在实现细胞成像和同步治疗的同时,监测细胞对药物治疗的响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实施例1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组装和应用原理图。
[0040]图2为实施例1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0042]实施例1
[0043]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0044]步骤1:直径为6011111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向50^1圆底烧瓶中加入7.5111[环己烷,1.77齓1-100,1.8111[正己醇和340 重蒸水。均匀搅拌200111后,反应体系形成了油包水的微乳体系,然后再向混合物中缓慢滴加80 VI 0.111101/1联吡啶钌水合物以及100 4 [四甲氧基娃氧烧,反应30111111后,加入60 VI 28%氨水使娃氧烧水解。室温下反应2处以后,再加入50 VI四甲氧基硅氧烷和50 VI 0X28(羧基乙基硅烷三醇),随后再在室温下反应2处。待反应完成,向反应体系中加入20此丙酮破乳,接着超声,涡旋,80001'卹离心。按照以上方法再用乙醇洗两次,水洗一次后,将得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分散于重蒸水中待用。
[0045]步骤2:直径为13鹽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将100111[蒸馆|水和2?[质量分数为1%的氯金酸,加入到250!!^三颈烧瓶中,并在剧烈搅拌的条件下加热至沸腾。然后,迅速将新鲜配制的质量分数为1%的柠檬酸钠溶液加入到上述沸腾溶液中,反应15-=后,继续搅拌使溶液冷却至室温,于41:保存。
[0046]步骤3:将能特异性识别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861-7404的核酸适配体修饰于金纳米粒子上:将序列为 5, -118-^166^161666^66666^010^66^0^61 0^0666^-3;的核酸适配体配制成浓度10 ^1,取100 VI上述0嫩溶液与50 金纳米颗粒混合孵育16卜后,加21恥?:1使其最终浓度为0.11,陈化2处后,用0.1I ?83七6 811打61*6(1 &111=6,磷酸缓冲液)(师.2)离心洗3次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溶解在200 111 0.1I ^88(^7.2)缓冲溶液中。在本实施例中,单位1、V1、禮中1均代表11101/1。
[0047]步骤4:将与能特异性识别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861-7404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配对的0嫩序列修饰于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上:将0.制备的羧基修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分散在20此的123(2-^-吗啡啉-乙磺酸缓冲溶液)缓冲溶液中(邱=5.5),加入20[含有211)1(1-(3- 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00和5禮^羟基琥珀酰亚胺(順3)的123缓冲液,反应30-11使二氧化硅表面的羧基活化,离心除去未反应的小分子,重新分散在?83缓冲液中(1)? = 7.4)。将序列为:
[0048]3,的 0嫩序列配制成浓度10 V1,取50 VI上述0嫩溶液与100 V I 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混合孵育6卜,待反应完成以后,将所得到的纳米复合物用离心机在5000印!11离心10分钟后除去上清液,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后其分散于0.1I ^88(^7.2)缓冲液中备用。
[0049]步骤5: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取200 V I修饰有能特异性识别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861-7404的核酸适配体的金纳米粒子与20 V I修饰有能特异性识别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861-7404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配对的0嫩序列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在421:孵育箱混合反应过夜。待反应完成以后,将所得到的纳米复合物用离心机在500011)111离心10分钟后除去上清液,然后用4X330(85111116 80(1111111 011:1-81:6,柠檬酸钠缓冲液),2^880,1^880,0.5X880 37。。各洗 20- ^0.2X880 37。。洗 10—;0.2X3%与0.1I ?88各洗10—后,分散于0.1I ?88 (¢117.2)缓冲液中备用,得到含有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83缓冲溶液,所获得的纳米复合物电镜图片如图2所示。
[0050]通过上述步骤得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其具体的原理如图1所示,首先,在金纳米粒子1上修饰能特异性识别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861-7404的核酸适配体,得到能特异性识别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861-7404的核酸适配体金纳米粒子3,同时在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2上修饰能特异性识别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861-7404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配对的0嫩序列,得到修饰有能特异性识别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861-7404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配对的0嫩序列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4,经过反应后组装得到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5,当核酸适配体识别到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861-7404时,进入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6中,在溶酶体0似86的作用下,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与金纳米粒子分开,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发出强荧光。信号从无到有,灵敏度高。同时,在外界输入的激光的作用下金纳米粒子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杀死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
[0051]当核酸适配体未识别到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861-7404时,金纳米粒子对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所产生的荧光具有很强的猝灭效应,同时金纳米粒子的吸收谱带和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发光谱带可以很好的重叠,从而调控荧光能量转移效率,使其不会发出强荧光。
[0052]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可以根据荧光来判断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861-7404的位置,并输出合适的频谱和波段的激光来杀死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并根据治疗后的荧光效果判断诊疗效果,实现细胞成像、同步治疗、实时监测治疗响应三种功能。
[0053]实施例2
[0054]另一种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0055]步骤1:直径为50110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向50此圆底烧瓶中加入7.5111[环己烷,1.771111 1^-100,1.8齓正己醇和340 V I重蒸水。均匀搅拌200111后,反应体系形成了油包水的微乳体系,然后再向混合物中缓慢滴加80 V I 0.3111^/1绿色荧光碳点水溶液(最大发射波长52011111)以及100 V [四甲氧基硅氧烷,反应30-11后,加入60 VI 28%氨水使娃氧烧水解。室温下反应2411以后,再加入30 VI四甲氧基娃氧烧和30 VI (3123(羧基乙基娃烧二醇),随后再在室温下反应1811。待反应完成,向反应体系中加入201111^丙酬破乳,接着超声,涡旋,80001'即离心。按照以上方法再用乙醇洗两次,水洗一次后,将得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分散于重蒸水中待用。
[0056]步骤2:直径为511111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将70111[蒸馆|水和10111[质量分数为0.1%氯金酸,加入到250!!^三颈烧瓶中,并在剧烈搅拌的条件下加热至沸腾。然后,迅速将新鲜配制的4此质量分数为1%柠檬酸钠和5此质量分数为1%单宁酸的混合溶液加到上述沸腾溶液中,反应10-=后,继续搅拌使溶液冷却至室温,于41:保存。
[0057]步骤3:将能特异性识别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的核酸适配体修饰于金纳米粒子上:将序列为 5,^10 0X6 0X6 060 060 066 6^ 八八丁^0X61^ 066 11八6^-3 ;的核酸适配体配制成浓度10 ^1,取100 V I上述0嫩溶液与50^1金纳米颗粒混合孵育1611后,加21 ^01使其最终浓度为0.11,陈化2处后,用0.1I^88(^11081)1181:6 811打61*6(1 8^11116,磷酸盐缓冲液)(¢117.2)离心洗3次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溶解在200仏0.1I ?88 (¢117.2)缓冲溶液中。
[0058]步骤4:将与能特异性识别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配对的0嫩序列修饰于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上:将0.18制备的羧基修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分散在20此的123(2-^-吗啡啉乙磺酸缓冲溶液)缓冲溶液中(邱=5.5),加入20[含有211)1(1-(3- 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00和5禮^羟基琥珀酰亚胺(順3)的123缓冲液,反应30-11使二氧化硅表面的羧基活化,离心除去未反应的小分子,重新分散在?83缓冲液中(1)? = 7.4)。将序列为:
[0059]5 丨-順2-丁?: I'八八 006 1^0 ^61 八丁丁 1X0 006 606 606 0^6 0^6 I'丁八以!-3丨的0嫩序列配制成浓度10 V1,取50 V [上述0嫩溶液与100 V [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混合孵育6匕待反应完成以后,将所得到的纳米复合物用离心机在500011)111离心10分钟后除去上清液,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后其分散于0.1I ^88(^7.2)缓冲液中备用。
[0060]步骤5: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取200 V I修饰有能特异性识别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的核酸适配体的金纳米粒子与20 VI修饰有能特异性识别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配对的0嫩序列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在421:孵育箱混合反应过夜。待反应完成以后,将所得到的纳米复合物用离心机在5000印111离心10分钟后除去上清液,然后用5X88037X:各洗20111111 ;0丨2X880 37。〇洗100111 ;0丨之父撕与。.1I ?83各洗10-11后,分散于0.1I^88(^7.2)缓冲液中备用,得到含有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83缓冲溶液。
[0061]实施例3
[0062]另一种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0063]步骤1:直径为8011111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向50此圆底烧瓶中加入7.5111[环己烷,1.771111 1^-100,1.80[正己醇和340 重蒸水。均匀搅拌200111后,反应体系形成了油包水的微乳体系,然后再向混合物中缓慢滴加80^1 0.308/1铱配合物([11- (132^) 2 (0?) 21101最大发射波长530=111)以及100 IXI四甲氧基娃氧烧,反应30111111后,加入60 28%氨水使娃氧烧水解。室温下反应2411以后,再加入100 V [四甲氧基娃氧烷和100^1 (:123(羧基乙基硅烷三醇),随后再在室温下反应30卜。待反应完成,向反应体系中加入20此丙酮破乳,接着超声,涡旋,80001'卹离心。按照以上方法再用乙醇洗两次,水洗一次后,将得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分散于重蒸水中待用。
[0064]步骤2:直径为30110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将100?[质量分数为0.01%氯金酸,加入到250!!^三颈烧瓶中,并在剧烈搅拌的条件下加热至沸腾。然后,迅速将新鲜配制的11111质量分数为1%柠檬酸钠溶液加入到上述沸腾溶液中,反应15-=后,继续搅拌使溶液冷却至室温,于41:保存。
[0065]步骤3:将能特异性识别人肺腺癌细胞八549的核酸适配体修饰于金纳米粒子上:将序列为 5,的核酸适配体配制成浓度10 V1,取100 VI上述0嫩溶液与50 金纳米颗粒混合孵育16卜后,加21 ^01使其最终浓度为0.11,陈化2处后,用0.1I ^88(^1108^6 811打61*6(1 8^11116,磷酸盐缓冲液)(邱7.2)离心洗3次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溶解在200 111 0.1I ?88 (邱7.2)缓冲溶液中。
[0066]步骤4:将与能特异性识别人肺腺癌细胞八549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配对的0嫩序列修饰于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上:将0.18制备的羧基修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分散在20此的123(2-^-吗啡啉乙磺酸缓冲溶液)缓冲溶液中(邱=5.5),加入2此含有211)1(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00和5禮^羟基琥珀酰亚胺(順3)的123缓冲液,反应3001=使二氧化硅表面的羧基活化,离心除去未反应的小分子,重新分散在?83缓冲液中(1)? = 7.4)。将序列为:
[0067]51 -順2—八丁?: ^6 006 八八?:益丁 IX八 000 ^ IX八 000 八IX 161 106 ^-31的0嫩序列配制成浓度10 V1,取50 “上述0嫩溶液与100 V I 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混合孵育611,待反应完成以后,将所得到的纳米复合物用离心机在5000印111离心10分钟后除去上清液,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后其分散于0.1I ^88(^7.2)缓冲液中备用。
[0068]步骤5: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取200 V I修饰有能特异性识别人肺腺癌细胞八549的核酸适配体的金纳米粒子与20 VI修饰有能特异性识别人肺腺癌细胞八549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配对的0嫩序列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在42。〇孵育箱混合反应过夜。待反应完成以后,将所得到的纳米复合物用离心机在5000印111离心10分钟后除去上清液,然后用4X3% (82111116 80(1111111。1廿社6,柠檬酸钠缓冲液)、2 X 3%、1^880,0.5X880 371^^2011111^0.2^33(: 371^1011111^0.2^33(:^0.11 ?83 各洗10111111后,分散于0.1I ?88(¢117.2)缓冲液中备用,得到含有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83缓冲溶液。
[0069]在本发明中,“第一”、“第二”仅表示对不同的分子予以区别,并不代表为对其具体结构的任何限制。
[0070]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革E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复合物是由第一生物分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和与所述第一生物分子互补的第二生物分子修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孵育反应得到的复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氧化娃焚光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0?80nm,所述的金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30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为包埋有荧光染料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染料为联吡啶钌;或者所述的荧光染料为绿色荧光碳点;或者所述的荧光染料为铱配合物[Ir(bzq) Jbpy(OH)2]]C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生物分子为可以识别特定细胞的核酸适配体,所述的第二生物分子为与所述核酸适配体互补的DNA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生物分子为能特异性识别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核酸适配体,所述的第二生物分子为与能特异性识别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配对的DNA序列;或者所述的第一生物分子为能特异性识别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CCRF-CEM的核酸适配体,所述的第二生物分子为与能特异性识别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CCRF-CEM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配对的DNA序列;或者所述的第一生物分子为能特异性识别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核酸适配体,所述的第二生物分子为与能特异性识别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配对的DNA序列。
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为:将含有第一生物分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缓冲溶液和含有第二生物分子修饰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缓冲溶液混合后置于孵育箱中以37?47°C的温度进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并洗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第一生物分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缓冲溶液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1:将含有第一生物分子的溶液与粒径为5?30nm的金纳米粒子混合孵育10?20小时; 步骤2:向步骤I所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进行陈化20?30小时; 步骤3:将步骤2所得到的溶液离心分离出红色固体;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红色固体用PBS缓冲溶液洗涤2?4次,最后保存在PBS缓冲溶液中。
9.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用于对肿瘤细胞进行锚定并向该肿瘤细胞输送药物以杀死该肿瘤细胞,同时用于评价药物作用于该肿瘤细胞后的治疗效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靶向输送药物和监测治疗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细胞包括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株Bel-7404、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 CCRF-CEM、人肺腺癌细胞A549。
【文档编号】A61K47/48GK104491883SQ201410849424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30日
【发明者】易长青, 潘益, 张肇敏 申请人:中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